一、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有64个系,18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师资力量维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33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含特聘、讲座,青年长江)16人,杰青、优青获得者35人,“珠江学者"43人,教授682人,副教授866人,博士生导师741人,硕士生导师1547人。
二、暨南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2016年,暨南大学建立了以“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麦耀华教授为领军人物的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广东省“薄膜光伏关键工艺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研究院拥有一支近20人的科研团队,其中正高级人员4名,副高级人员10名,博士后2名,博士生硕士研宄生生20余名。研宄院实验室总面积约1200m,包括太阳电池材料,器件制备和表征实验室研究院主要开展以下方向的研究:
1.新型钙钛矿太阳电池
作为薄膜太阳电池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新型钙钛矿太阳电池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显示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本研究方向面向新型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发展,以高效、稳定为目标开展了基于钙钛矿薄膜与器件的创新性研究,围绕钙钛矿太
阳电池,开展了“溶剂工程",“组分工程",“界面工程"三个方面的工作,在高结品性新型钙钛矿薄膜成膜动力学,溶剂工程分子自组装方法制备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大面积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无铅/少铅钙钛矿太阳电池,钙钛矿薄膜的非线性光学及基于钙钛矿光开关的脉冲激光调节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小组成员在小组成立两年时间内,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广东省,市项目,在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IF-29.518),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16.721)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相关的专利9项。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技术正在开展中试研究,积极推动该技术的产业化。
2.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铜铟镓硒和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是目前最具有商业价值的薄膜太阳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势,其中铜铟镓硒障膜太阳电池既可用于玻璃等刚性衬底,也能用于不锈钢片,聚酰亚胺等柔性衬底,具有更多的应用场景。目前,铜铟镓硒和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都已经实现产业化,但目前国内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这两种电池在产业化生产方面仍然面临着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这些产业化核心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效率和高可靠的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制备技术。同时,本课题组还开展铜锌锡硫石、砳化锑等新型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当前,研究院在化合物博膜太阳电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选展,CIGS,CdTe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8.2%和17%,为园内先进水平,CZTS 电池效率达到12.2%,为世界最高转换效率之一,Sb:Se电池转换效率达到9.2%,为该类型电池的世界最高转换效率,从2016年建立以来,该方向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Light:Science&Applications,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Cells,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著名太阳电池类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